1月11日,武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开幕,武汉市市长程用文作《政府工作报告》。报告多次提及“临空副城”“临空经济示范区”“沿江高铁天河站”“机场三跑道”“空港国际体育中心”,并明确提出,将“积极申报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”“加快建设黄陂天河航空城”。
近年,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临空经济区副城建设,相关内容多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。今年围绕临空经济区副城建设,将高标准建设自贸区武汉片区、综保区,打造网络安全产业港、新型显示产业港、智能制造港、大健康产业港;加快建设国际文化交流中心,积极申报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;加快建设黄陂天河航空城,扩大对外交流合作,推进国际社区、国际学校、国际医院建设,营造国际化工作生活环境,加快打造国际交往中心。
在市区两级政府部门的指导和带领下,一代代临空人在埋头苦干中攻坚克难,在拓荒探索中行稳致远,历经近十年精心打造,武汉空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一座主导产业格局优化明晰、交通枢纽功能日益凸显、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的的美丽新城正焕发蓬勃生机。
苦炼内功,争创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
天河机场现有国际及地区航线63条,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主要城市,2019年旅客吞吐量2715万人次、增幅位列全国千万级机场第一,货邮吞吐量24.3万吨;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310.6万人次,连续七年保持中部第一。
自2020年正式启动临空经济示范区申报工作以来,临空投集团、湖北机场集团、各基地航空公司、区域入驻企业心往一处使、拧成一股绳,形成申报的强大合力。市领导多次带队赴北京沟通协调,经过近两年的不懈努力,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和民航总局现场考评和答辩,武汉临空经济示范区即将获批!
高水平规划,打造宜居宜业生活之城
持续发挥规划引领作用,累计完成《总体城市设计导则与图则》《航空企业总部区城市设计引导》等40余项专项规划和空间论证,有序推进区域建设。
高质量建设,基础设施不断提档升级
近年来,汉孝城际铁路、2号线(机场线)、刘店立交、航城大道、航城东路、航城西路等相继建成通车, 7号线(北延线)正加快建设,“两站一线”工程助推供水融入全市“一张网”,机场周边骨干路网和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。
从20平方公里临空新城,到55平方公里空港国际商务新城,再到今天150平方公里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,临空副城核心区已从昔日的阡陌郊野,到如今的楼宇林立,一座新城逐步展示在世人面前。
高品质发展,临空产业格局优化明晰
强大做强临空产业,扛起临空副城发展的历史担当,武汉临空经济区的发展作为落实新发展格局的“棋眼”,近年来,省委党校、中国国际航空等多家航空企业总部、天河国际会展中心、武汉空港国际体育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落户落户空港国际商务新城。
同时,比亚迪商用车刀片电池生产基地、全球销量第一的攀升电脑、国内最大的多肽原料生产基地翰宇药业、全国最大黄金珠宝生产基地周大福等产业项目建成投产,临空产业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,已形成新能源材料、时尚创意、智能制造、生物医药、临空物流等五大产业板块。
2020年底,临空经济示范区内(武汉航空企业总部、横店、天河、祁家湾)实现生产总值328亿元,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2亿元,规上服务业企业45家,限上商贸业30家,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94亿元。
此次人代会上,黄陂区市人大代表、市城投集团公司副总经济师、临空投集团公司党委书记、总经理黄峰建议:希望按照向国家发改委申报的临空经济示范区总体方案,结合武汉市“十四五”国土空间规划,特别是结合《政府工作报告》加快建设黄陂天河航空城、沿江高铁天河站的总体要求,加快推进临空经济示范区(航空城)规划落地。并结合国内广州、北京、郑州临空经济示范区的成功经验,抓住建设客货双枢纽的契机,加快推进天河机场B型保税物流中心建设的同时,启动在机场区域建设综合保税区的研究。
建议在加快实施航城东路南延线(接古田二路)、航城西路工程(南延接塔子湖西路,北延与北四环形成互通立交)及航城大桥工程(含与机场二通道互通立交)项目前期工作的同时,启动至少一条道路的建设工作。强化主城区“环+射”骨架路网体系,加快临空经济示范区与主城区互联互通,融合发展,加速示范区内各生产要素流通,更好的服务临空经济。同时加快推进地铁13号线、17号线、18号线、20号线前期规划工作,实现“四大副城”融合,贯通“三大枢纽”(武汉站、汉阳站、天河站),进一步提升武汉城市发展能级,真正推动实现武汉城市圈交通、产业、产城一体融合发展。
未来,武汉空港将坚决扛起临空副城发展的主体责任,加快把“临空优势”转化为“发展胜势”,为打造武汉枢纽经济核心提供强力支撑。高起点规划武汉天河航空城,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导入,着力构筑新能源材料、信息产业、时尚创意、智能制造、生物药业等五大产业集群,建设“港产城人”融合发展的航空城。